找到相关内容8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灵山佛教文化的探索与思

    都是弘扬传统佛教文化的一份子,他们通过景点的介绍,把怎么持戒,什么是六度,什么是降魔,怎样扬善,自净其意,以及我们的佛教文化博览馆中展现出来的璀璨的佛教文化等,讲给游客听。游客的反馈意见有:这样的...地方,停下来。我用我粗浅的理解,把这几句话解释给她听,我说:这是七佛所言,是佛教的根本教义,用三句话概括:一、人做一件好事容易,做一辈子好事难;二、不以小而为之,不以善小而不为;三、自律。我们每个人...

    吴国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0651641.html
  • 故宫中的西藏佛教艺术瑰宝

    佛教力戒杀生,慈悲安忍之义,劝说蒙古贵族废止夫死妻殉,滥杀驼马祭祀死者的陋习;劝戒俺答汗戒杀,制止各民族之间的无端争斗。这些扬善反对战争主张博得了蒙古人民对黄教的好感。索南嘉措赠俺答汗“咱克喇瓦尔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3554550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1)

    ,有无一样  5、因果不出于心  第四章 真人不露相  (一)纯印首传念佛法 犟牛受益在深山  (二)打坐的启示  (三)“犟牛”涵大乘法义  第五章 扬善 身带言教  (一)爱惜物命 众生平等 ...一非二;念佛是开显本性最易成就之法,此为“正行”。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行善,存好心、说好话、做好事,以此行为帮助正行去无明为“助行”。助行广说即六波罗蜜,日常遇善为之,遇去之,“随缘消旧业,更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2755084.html
  • 《大迦叶尊者回忆录》

    自己内在的伟大智慧和根本慈悲,才能得到真正的心安。  慈悲是扬善的伟大力量,它是最伟大的神通。人经离执、去执而到达无执的境界后,才能发露自己内在的圆满智慧和纯粹无杂的慈悲心,这种境界就称为涅磐。...‘泊叟勃’(阴暗、黑暗)的心念(如不满、愤怒、嫉妒、贪婪等等)。种下了这种因,就要自己去承受这种恶果,这种因果循环只发生在每个人自己身上,这是刚才梵天阿蒙所强调的。而我是想改变这种果报,让它于最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4759239.html
  • 密宗行者需要懂得的几个大问题

    地,很有次序地建立上去的。所谓人天乘的见地。就是要重因果、守五戒、扬善。来世能继续为人或天人。对密宗行者来说要从人天乘做起。但就佛法见地来说,人天乘还是不了义的。罗汉乘即小乘的见地有两个条件,一是...清净,如地无不载,亦不择美,一一能容之,谓依如是师,必速得悉地;入一切佛智,如获如意瓶。息增怀诛法,壹以平等待;犹母爱独子,不起差别心。以慈力广大,道悉得救;大悲水溉物,自亦不慢执。喜心量如山,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1959601.html
  • 试论智者大师的“性具”思想

    宗教伦理的安立。这种从现实生活中囿物训人,扬善的伦理教化目标看,性善性,修善修的独特理论正开示了立足于世间、立足现实、修行解脱,当下即是法门,这一法门无疑吸引了更多的身处道又立心向善的信众。...试论智者大师的“性具”思想  学 斌  内容提要:“性具”意谓本觉之性,悉具一切善恶诸法。众生既本具佛性,又本具法。这是天台宗佛性学说的基本思想。以性具善,一阐提善性不断,因缘成熟,可以成就佛果...

    学 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360570.html
  • 略论居士对佛教寺院的监督共管

    因为佛陀具有大悲之心,才会用驱遣、呵责、举罪等种种生善灭之作法降伏谤法、犯戒者,其目的是“为欲示诸行之人有果报故。”佛陀以此原因,要求僧俗四众护持正之法、破邪显正、扬善。在《大般涅槃经四依品第...僧人作了错事,也不能随便指责。“不说僧过”是大小乘佛教的共同规定。在小乘的声闻戒规定:“为大护佛法故。若向白衣说比丘罪恶,则前人于佛法中无信敬心,宁破塔坏像,不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过,若说过罪,则破法身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90460754.html
  • “戒体”:一种本体论的追索

    护名行,为行有仪名相。”①作为四科之核心,戒体的实质即是对戒法的本体论追寻和诠释:持戒而行为什幺是可能的?其本旨是要唤醒一种隐于人心深处的清凉净治、扬善的无穷力量。“戒体”即是对这种力量的本体性... 偏戒律,局推行摄,二微制(教)听(教)。立教之本,义通为先……②  这种以体发行、受体为用的思想正是后世律家之理论司南。获得戒体就要凭之以发“行”用,防非,发心三业以为作持。所谓持戒之行,即为...

    王建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361410.html
  • 佛经启悟法

    、论等。如古代所谓之众经、一切经等。   (三)佛教之经典也。   ★什么是佛教。《增一阿含》经的序品中所说: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 佛教就是佛让人们扬善、自净其意的教法...以为人生的善恶,并没有一定的标准,不过因社会习惯而来。因此,社会习惯所谓善恶,未必就是真善恶,所以为善为不应有业报。   二、末伽梨拘舍罗:他是主张宿命论者,他以为人的行为及命运,皆受自然法则所支配...

    悟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1979018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布施之后,即是持戒了。持戒即扬善,亦即能克服自己之私欲,而去利益众生。所以持戒能利益众生,我们即应当坚持行持清净之戒(即非行持邪戒)。那为什么要持戒呢?我们应当以自己之心量去揣度他人之心量,如我们不...,则不能为依怙。   世间也有人以鬼神为皈依,亦或皈依天,但是鬼神性凶好杀,若归依之,一旦有所违犯,即遭不幸。欲界之天人沉溺五欲之乐,待天人之福报享尽之后,亦会堕入道中,故亦不能作为究竟皈依之处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